1.5 一維條形碼技術
條形碼技術是在計算機應用和實踐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廣泛應用于商業、郵政、圖書管理、倉儲、工業生產過程控制、交通等領域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具有輸入速度快、準確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強等優點,在當今的自動識別技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條形碼的概念
條形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以及對應的字符組成的標記,“條”指對光線反射率較低的部分,“空”指對光線反射率較高的部分,這些條和空組成的數據表達一定的信息,并能夠用特定的設備識讀,轉換成與計算機兼容的二進制和十進制信息。通常對于每一種物品,它的編碼是唯一的,對于普通的一維條形碼來說,還要通過數據庫建立條形碼與商品信息的對應關系,當條形碼的數據傳到計算機上時,由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對數據進行操作和處理。因此,普通的一維條形碼在使用過程中僅作為識別信息,它的意義是通過在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庫中提取相應的信息而實現的。
2、條形碼的碼制
碼制即指條形碼條和空的排列規則,常用的一維碼的碼制包括:EAN碼、39碼、交叉25碼、UPC碼、128碼、93碼,及Codabar(庫德巴碼)等。
不同的碼制有它們各自的應用領域:
EAN碼:是國際通用的符號體系,是一種長度固定、無含意的條形碼,所表達的信息全部為數字,主要應用于商品標識
39碼和128碼:為目前國內企業內部自定義碼制,可以根據需要確定條形碼的長度和信息,它編碼的信息可以是數字,也可以包含字母,主要應用于工業生產線領域、圖書管理等
93碼:是一種類似于39碼的條形碼,它的密度較高,能夠替代39碼
25碼:只要應用于包裝、運輸以及國際航空系統的機票順序編號等
Codabar碼:應用于血庫、圖書館、包裹等的跟蹤管理
3、條形碼符號的組成
一個完整的條形碼的組成次序依次為:靜區(前)、起始符、數據符、(中間分割符,主要用于EAN碼)、(校驗符)、終止符、靜區(后),如圖1:
圖1 一維條形碼的組成
(1)靜區,指條形碼左右兩端外側與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區域,它能使閱讀器進入準備閱讀的狀態,當兩個條形碼相距距離較近時,靜區則有助于對它們加以區分,靜區的寬度通常應不小于6mm(或10倍模塊寬度)。
(2)起始/終止符,指位于條形碼開始和結束的若干條與空,標志條形碼的開始和結束,同時提供了碼制識別信息和閱讀方向的信息。
(3)數據符,位于條形碼中間的條、空結構,它包含條形碼所表達的特定信息。
4、條形碼的幾個參數:
構成條形碼的基本單位是模塊,模塊是指條形碼中最窄的條或空,模塊的寬度通常以mm或mil(千分之一英寸)為單位。構成條形碼的一個條或空稱為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包含的模塊數是由編碼方式決定的,有些碼制中,如EAN碼,所有單元由一個或多個模塊組成;而另一些碼制,如39碼中,所有單元只有兩種寬度,即寬單元和窄單元,其中的窄單元即為一個模塊。
(1)密度(Density):條形碼的密度指單位長度的條形碼所表示的字符個數。對于一種碼制而言,密度主要由模塊的尺寸決定,模塊尺寸越小,密度越大,所以密度值通常以模塊尺寸的值來表示(如5mil)。通常7.5mil以下的條形碼稱為高密度條形碼,15mil以上的條形碼稱為低密度條形碼,條形碼密度越高,要求條形碼識讀設備的性能(如分辨率)也越高。高密度的條形碼通常用于標識小的物體,如精密電子組件,低密度條形碼一般應用于遠距離閱讀的場合,如倉庫管理。
(2)寬窄比:對于只有兩種寬度單元的碼制,寬單元與窄單元的比值稱為寬窄比,一般為2-3左右(常用的有2:1,3:1)。寬窄比較大時,閱讀設備更容易分辨寬單元和窄單元,因此比較容易閱讀。
(3)對比度(PCS):條形碼符號的光學指標,PSC值越大則條形碼的光學特性越好。
PCS=(RL-RD)/RL×100%
(RL:條的反射率RD:空的反射率)
如需了解更多條碼檢測儀產品,歡迎訪問http://www.buenofashion.com/tmjcy
- 2020-05-20
- 2019-01-01
- 2015-11-05
- 2020-06-04
- 2021-01-03
- 2020-05-13
- 2020-05-17
- 2020-03-21
- 2022-04-12
- 2019-12-06
- 2019-08-01
- 2019-08-01